王羲之(303年-361年),字逸少,号澹斋,原籍琅琊临沂(今属山东),后迁居山阴(今浙江绍兴),中国东晋
书法家,有书圣之称。为南迁琅琊王氏士族贵胄,后官拜右军将军,人称王右军。其书法师承卫夫人、钟繇,著有《兰亭集序》。

中国书圣王羲之
王羲之七岁时跟书法家卫铄学习书法,庾翼在荆州见时人竞习王羲之书体,不以为然说:"小儿辈乃贱家鸡,爱野鹜,皆学 (王)逸少书,须吾还,当比之。"
相传王羲之住处附近有一小池,王羲之练完书法均在此洗笔,每日习字,久之,池水为之变黑,竟能直接蘸取充墨之用。当年王羲之在温州担任永嘉郡守之际,曾在今温州墨池坊挥洒文墨,故于温州旧鹿城区市政府前有一墨池。
王羲之在南渡后,好山水与交友,"时人目王右军,飘如游云,矫若惊龙",永和九年(353年)三月三日,与孙绰、许询、谢尚、支遁等宴集于山阴之兰亭。《兰亭集序》写成后两年,因不受朝廷重用,即"称病去郡"。终老嵊县金庭。许询得知王氏隐居金庭,特从萧山赶来与之为邻。卒葬于孝嘉乡济度寺。
王羲之的书法实践,变当时流行的章草、八分为今草、行书、楷书,是书体转换时期平地而起的高峰。其书法尺牍散见于唐临诸法帖、十七帖、日本的丧乱、孔侍中等名品。其子王献之亦为书法家。羲之曾指导陈郡谢氏的谢安,谢安书法亦成一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