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曾国画鉴赏

  • 2018-03-23 20:35:33
  • 书圣文化网编辑:admin
  • 人浏览0条评论

范曾说:“中国画打破一时一际之身观局限,‘思接千载,视通万里’,以超然的意匠,飞凌于万象之上,在主客观交感之中产生深邃的境界,不以描摹物象为终极目标,而缘物寄情,物我两忘,这就是中国画能厕身于世界艺术之林而历千秋不衰的根本。”范曾是一个巨大而又具压迫性的存在。画界佯装对他恍若无闻,不置一评;他却无处不在。


范曾的作品流布四方,几同于白诗柳词;他的作品的传奇市场效应,又常常使私下诋毁他艺术成就的人恼火不已。范曾大隐于世,却心挂世人。千金散尽,独享平淡生活,收放之间,尽显大家风范。有人宣布笔墨等于零,却无法绕过范曾这个块然大物; 先祖的榜样、家世的影响,也成为一种激励、推动范曾不断向上的精神力量。在范曾看来,没有一个艺术家不重复自己。“徐悲鸿画马,齐白石画虾,都是不停地重复,只有这样才能体悟笔墨。”范曾并不承认自己的画“千人一面”。他以《老子出关图》为例,这是他创作最多的画作。

传统的忧患意识在范曾身上又得到发展和提升,这就是对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的忧虑与反思,《沙尘,我奉上永恒的诅咒》、《警世钟》等文章,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。《浩气弥空》是典型的范曾式钟馗作品。画中钟馗,身着朱袍,箕坐于一方巨石上,左手按石,右手手势坚决有力,似在训斥面前的魑魅魍魉。


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“一画论”之精义,力追天籁之境,精于白描,尤喜写意人物。为表现历史人物之神韵,他潜心研究历史,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。范曾先生作为文化人群体的代表,和企业家们一同行善,更能让中国财富上长出精神来,在中国知识阶层中有标杆的意义。


  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临沂王羲之研究会活动资讯
相关文章
网友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